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,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,視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開始。它與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處暑一樣,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?!稓v書》記載:「斗指戊,為小寒,時天氣漸寒,尚未大冷,故為小寒。
寒為冬季的主氣,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。“大寒小寒,凍成冰團”,足以可見小寒到底有多冷!寒為陰邪,易傷人體陽氣,寒主收引凝滯。所以,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,但基本的原則仍是《黃帝內經》中的那一句格言: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冬日萬物斂藏,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潤五臟,簡單來說,就是要懂得通過飲食和生活起居來養陽。
今天,為您送上科學健康養生的秘笈!
注意保暖
小寒時節,寒風凜冽,人們多增衣保暖。但不乏愛美之人,著衣容易忽略對頭、項、足踝的保暖。中醫認為“頭為諸陽之會”,人體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,寒邪犯之,易生頭痛、感冒等病癥;頸部為人體陽經所過,風邪易停蓄于此,寒邪犯之,易生眩暈、頭項僵痛等病癥;足踝部為人體肝、脾、腎經脈所過,寒邪犯之,易生關節痛、胃脘不舒等病癥。故應注意對頭、項、足踝的保暖。
飲食調養
中醫認為寒為陰邪,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,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,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,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。常用補藥有人參、黃芪、阿膠、冬蟲夏草、首烏、枸杞、當歸等;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,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、狗肉、豬肉、雞肉、鴨肉、鱔魚、甲魚、鲅魚和海蝦等。其他食物如核桃仁、大棗、龍眼肉、芝麻、山藥、蓮子、百合、栗子等,可適當多吃,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、溫腎陽、健脾化痰、止咳補肺的功效。當然對體質偏熱、偏實、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、少食辛辣為好。
早睡早起
在起居方面,此時節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,做到早睡晚起?,F在很多人都因為工作學習或者其它原因,都有熬夜的習慣,小寒之后,氣溫驟降,如果繼續熬夜會損傷身體中的陽氣,從而導致疾病的發作。因此,小寒之后盡量不要再熬夜了,時間充裕的話可以選擇早睡晚起!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,晚起是為養陰氣。每天多睡一小時,可以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,滋養臟腑,從而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。
適度運動
根據中醫學理論,腎主骨生髓,而寒易傷腎,冬季易出現骨關節疾病,運動同時應注意對骨關節的保護。運動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。因為此時氣溫很低,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,極易發生運動損傷。另外,鍛煉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較暖和時進行。
建議小寒季節,中老年人群和小朋友們,應該多曬太陽,注意動靜結合。動可健身,靜可養神,體健神旺,可一掃暮氣,振奮精神。